第二看台
生态环境部通报,9月19日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28个县市区督查、核查中,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60个。当前,我国正持续召开七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涵盖了大气、水、固体废物、生态等方面。据分析,生态环境部几乎每天都发布更新通报。
如此大规模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效果究竟如何?我国的技术体系能否支撑得住七大环境战役的密集攻势?如何让攻坚战的成果能持续下去,并转变成为环境质量改善的事实?
“环境治理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战役,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取得胜利。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生态环境治理开展的必然趋势。”9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林宣雄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一代环保物联网,作为能够支撑生态环境治理的数字环保国家基础设施,正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把利器。
巨网监控环境质量
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是实现环境在线监控的传感网,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网、污染源在线监控网以及将来的生态监测网三大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我国环保领域是最早使用物联网的领域,也是使用规模最大的领域。现在,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环保物联网,成为纵跨生态环境部、省环保厅、地市环保局和区县环保局,覆盖全国的巨大感知网络。
林宣雄早在1999年就与环保物联网结缘,他表示,当前,环保物联网已成为国内环保的基础设施,各级环保组织的日常工作都离不开它。例如依赖新一代环保物联网监测的污染源大数据,实现了对京津冀及周边环境污染治理的精准化、大规模督察督办。近年来北京蓝天的回归,物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物联网的应用也在不断延展,据不完全统计,13081家全部国控、16431家省控/市控污染源企业已纳入全国联网监控;基础支撑平台已部署到了31个省,300个地市,覆盖率分别达到96.9%、91.2%。
改善拐点或提前到来
“环保物联网的开展超过我们当初的估计。”林宣雄说,这有客观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有20多万家污染企业,环境监管员有50万名之多。而我国有排污行为的企业多达约300万家,不可能配备如此众多的环保人员进行监管,而采用物联网则能“网住天下污染源”,及时采取监管措施。
不过, 林宣雄指出,环保物联网建设的分散化、分置化现象无处不在。一些地方“各管一段”,建立自己的环保“小网”,数据并不与国家、省里连通。“物联网对环境的监测,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如果只是小范围的数据,对环保并没有多少意义。”而且在环保督查中,曾发现山西临汾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宁夏石嘴山向大气监测仪器喷水等问题,林宣雄说,如果是“大网”和大数据,一旦数据造假,物联网就能根据环境变化和数据内在规律,发现数据异常,环保造假行为会得到有效遏制。
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制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安装联网工作计划等。此《通知》相当于制定了环保物联网的国家标准,并明确要求各地去除分置的“小网”,把环境数据连接到国发平台上。
“环保物联网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对于清理各地‘小网’,实现数据互连互通,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数据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应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等问题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林宣雄说,随着我国环保工作和物联网应用的深入,我国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可能会提前到来。
每人都做环保感知器
现在,我国环保督察督办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环保物联网也从2016年开始发布黑榜。江苏天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振波说,上榜企业总数现在已有382家;环境综合指数覆盖到195个地市,并每小时发布一次。
“现在地面上‘一张网’已初步建立好了,天上的‘一朵云’也在加速建设。”林宣雄表示,这“一朵云”是指环保逻辑一朵云,顺利获得环境数据积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透明管控、源头管控、精准管控和最优管控,使环境治理工作实现智能化、智慧化。
“未来,我们还希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圈’,把全国约3200余家环保组织,3000多个工业园区,各种污染源、散乱污微企业,以及中国公众都纳入其中。”林宣雄说,未来,公众都是感知器,每人都可以顺利获得拍照、评价、投诉等方式,为新一代环保物联网给予与环境相关的信息,以实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等。
来源:人民网
生态环境部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行知科技
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华鲁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聊城环保局
菏泽环保局
滨州环保局
德州环保局
临沂环保局
莱芜环保局
日照环保局
威海环保局
泰安环保局
济宁环保局
潍坊环保局
烟台环保局
东营环保局
枣庄环保局
淄博环保局
青岛环保局
济南环保局
四川省环科院
黑龙江环科院
新疆环科院
山西环保局
陕西环保局
吉林省环科院
辽宁省环科院
海南环保局
贵州省环科院
云南省环科院
广西环保局
广东环保局
河北环科院
湖北省环科院
浙江省环科院
甘肃环保局
福建省环科院
重庆市环科院
上海市环科院
北京市环科院
江苏省环科院
江苏省环科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香港环保署
美国环保署
日本环境保护局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